2025年07月25日
本报讯(记者 张国欣 通讯员 吕韦)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运动健身已成为集宁区居民开启新一天的重要方式。从乡村到社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各类健身活动中,一场全民参与的健身热潮正在集宁区持续升温。
早上八点,马莲渠乡健身指导站内已是一片热闹景象。霸王河村舞蹈队的队员们正跟着领舞老师排练健身舞,动作轻快有力,口中喊着“一二三四”的节奏。旁边的健身器材区,村民们或拉伸、或跑步、或进行力量训练,处处洋溢着活力。村民黄有花擦着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早晨吃完早点,在群里一吆喝,大家都特别积极来练,每天2小时。你看我最近腰不酸了,人也精神,运动完心情特别好!”
马莲渠乡健身指导站位于乡政府旁的文化广场西侧,室内配备专业音响、视频学习显示器,每天免费向村民开放。指导站以健身舞为主打项目,覆盖全乡9个村(社区),共13支队伍、670余人参与。据站长席磊介绍,舞蹈队多次参与全区“三下乡”文艺表演、元宵节秧歌巡演等活动。“未来,我们会结合本土文化,排练更多样化的健身舞,让乡村文化生活更精彩。”
同一时间,北官房社区健身指导站的乒乓球台与羽毛球场地被运动爱好者热情“占据”,清脆的击球声与欢笑声交织。72岁的苗金亮正与球友进行乒乓球单打对抗,动作娴熟。“2021年前,我家周围没有室内运动场地,每天只能散步一小时。”苗金亮说。得益于集宁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北官房小区将原锅炉房改造为室内活动场地,今年2月挂牌成立基层社区健身指导站。新刷的墙面、明亮的灯光、防滑地胶,让这里成为居民“下楼即享”的运动空间。“现在每天和球友约着来打一个半小时,球技长了,身体好了,还能唠家常,特别开心。”
目前,集宁区已建成10个“接地气、聚人气”的健身指导站,覆盖一乡一镇、6个社区和2个场馆,每个站点均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乡村的健身舞到社区的球类运动,从“单打独斗”到“社群联动”,基层健身指导站正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健康新地标”。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健身旁观者”变为“健康践行者”。当运动融入日常生活,这些扎根基层的“健身指导站”,正为集宁区的幸福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