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编织能赚钱还能传承手艺 集宁区新华街街道顺河社区这场宣讲会挺实用

2025年07月30日

●居民动手学习编织 本报记者 朱旭敏 摄

本报讯(记者 朱旭敏 马佳敏)近日,“文创编织匠心传承”宣讲会在集宁区新华街街道顺河社区举行。传统编织技艺与现代文创理念相结合,不仅让居民沉浸式体验到手工艺术的魅力,还为大家开辟了一条兼顾兴趣与收益的灵活就业新途径。

活动现场,授课老师带着各色毛线和编织工具,从基础针法教起,一步步演示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绕线时手指要稳,钩针角度稍倾斜一点,这样织出来的纹路才均匀。”老师边讲解边示范,针对居民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逐个手把手指导。居民们学得认真,穿针、绕线、钩织……起初有人因手指僵硬频频出错,老师便俯身调整大家的握针姿势,逐人纠正针法。半小时后,不少人已能熟练钩出平整的基础纹路。当一个个带着草原风情的小蒙古包挂饰、杯垫在指尖渐显雏形,大家举着作品相互展示,脸上满是成就感。

“我平时在家带孙子,闲下来就想找点事做。今天跟着老师学钩小蒙古包,既解闷又能学手艺,可算找对地方了!”居民李贵莲举着自己的作品笑着说:“你看这针脚虽然不完美,但也是我一针一线钩出来的。要是能学好了,说不定还能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刚退休不久的张凤兰也兴致勃勃,她面前的杯垫已初见模样:“以前总觉得编织是老太太消磨时间的活儿,今天一上手才知道这里头门道多着呢。老师说学会了能接工作室的订单,在家就能做,不耽误买菜做饭,太适合我们退休人员了。”

谈及大家最关心的就业方向,老师详细介绍:“学会文创编织,不仅能作为兴趣陶冶情操,还能开拓灵活就业的路子。可以加入文创工作室参与订单制作,也能把材料拿回家,以计件薪酬的方式回收;还能通过电商平台售卖原创作品,社区也能联动开展手作体验课……只要有创意、肯用心,针线也能织出好事业。”

一根线编织温暖,一双手传承文化。这场宣讲会让居民们掌握了新技能,也在大家心里播下了文化传承与灵活就业的种子。“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传统手艺能变成‘钱袋子’,文化传承也能接上生活地气。”顺河社区工作人员望着满屋忙碌的身影说:“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这门手艺,既守住文化根脉,又让小日子过得更有奔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