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基地之旅——饺子的味道

2025年07月30日

春明小学2003中队 芦君浩

俗话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学就会。”这次,我们便来到了位于商都县西的中小学生实践基地,亲身体验劳动的滋味。

一到基地,实践项目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拔草。老师分配好任务后,把我们全班分成了男女两队,各自负责一片区域。阳光下,你看,远处田野里,嫩绿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天空盘旋鸣叫。我们弯着腰,手指在草丛间穿梭,草叶偶尔划过手背,带来一丝丝痒痒的疼。不一会儿,汗水就浸湿了衣衫,黏糊糊地贴在背上,大家这才真正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与真实。

劳动间隙,有同学发现蒲公英,据说能清热下火,于是大家拔草的同时,眼睛也像雷达一样搜寻着,生怕错过一棵。很快,十小袋嫩绿的蒲公英就收集齐了。看着这些小小的“战利品”,大家心里都悄悄乐开了花。

草拔完了,我们满载而归,疲惫中带着一丝满足。

我们乘车前往小海子中小学实践基地餐厅就餐。车厢里,欢快的歌声和说笑声此起彼伏,像是为这次劳动之旅奏响的欢快乐章。

餐厅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我们伴着欢快清脆的歌声享用了美味的午餐,食物似乎也格外香甜。

返程路上,老师提议用早上采摘的蒲公英包饺子,这个想法立刻赢得了大家的热烈响应,车厢里瞬间炸开了锅,兴奋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哇,真的吗?蒲公英能吃?”“那味道会是什么样呢?”“太有意思了!”……第二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饺子运动”就此拉开帷幕。大家分工明确,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擀皮的同学擀得有快有慢,有的圆溜溜,有的像个小飞碟。包饺子的同学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同学包的饺子胖乎乎的,像一个个小元宝;有的同学包的饺子却总是露馅,急得他满头大汗,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马老师、张老师两位老师在同学之间来回穿梭指导着,就像母亲教儿女初次做饭。教室里充满了面粉的清香和大家的说笑声,教室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陆离。

不一会儿,一个个或圆或方的胖乎乎的饺子就诞生了。

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咬上一口,先是肉馅的鲜美,紧接着是蒲公英独特的清苦,两种味道奇妙地融合在一起,那独特的、带着一丝清新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味蕾仿佛绽放出花朵,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那一刻,我们的心里是暖暖的,仿佛所有的辛苦都被这美味驱散了,大家纷纷直呼:“好吃!真好吃!”那份满足和快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就这样,这次特别的实践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不仅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更品尝到了自己动手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这些经历,会像种子一样,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助力我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那天晚上,窗外的夜空格外清澈,一颗明亮的星星格外耀眼,仿佛在为我们白天的收获和成长,投来赞许的目光。它那么亮,那么远,静静地挂在天上,好像在说:“孩子们,你们长大了。”

指导教师:马龑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写了两个内容:实践活动“拔草”,以及实践活动的延续“包饺子”,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这便是成长的收获吧。全文叙事井然,并尝试以景衬人、以景衬情,做得很好!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