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本报记者 云娜
盛夏的乌兰察布,草木葱茏诗意涌。8月2日至3日,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我市举办。叶延滨、杨晓民、曹宇翔、阿古拉泰、张清华等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著名诗人、诗学家齐聚“草原云谷”乌兰察布,为描绘北疆文化新图景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诗会。记者了解到,“自然诗会”由《诗刊》社发起,一年举办一次,是目前国内唯一旨在积极推动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诗歌活动。本届诗会聚焦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致力于促进当代文学与乌兰察布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当代自然诗歌创作繁荣发展,深化生态诗学研究,进一步塑造乌兰察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形象。
乌兰察布的诗意,早已融入寻常巷陌的烟火人间。在辉腾锡勒的风车下,牧民诗人用蒙汉双语创作“草原史诗”;在集宁战役纪念馆里,红色诗句唤醒英雄记忆;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中华诗词村”的社员们将莜麦的生长化为诗行……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北疆记忆,赋予古老诗句新的生命力。
“乌兰察布这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承载着草原的豪迈、山川的壮丽、湖泊的静谧,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在此举办自然诗会,不仅为吟诵诗歌,也是以诗为媒,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共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诗刊》社主编、著名诗人李少君表示,希望通过诗歌,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结,让心灵感受自然的呼吸,让诗句传递对生态的关怀。
开幕式上,简洁而庄重的颁奖仪式举行,第四届“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的荣誉证书颁发给新一届的获得者,掌声是对他们耕耘在自然与生态诗学领域的最好肯定。
诗会的重头戏是紧随其后的实地调研和采风创作。三峡乌兰察布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中,科技元素刷满“存在感”,直观诠释着“绿色发展”;伫立在沧桑的西汉长城遗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华电辉腾锡勒风电场,白色风机阵列在广袤草原上舞动,构成现代工业与自然风光的壮美诗篇;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乌兰察布之夜则展示了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另一面……沿途,诗人们或驻足凝望,或低声交流,或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灵感,他们用脚步丈量,用心感受着乌兰察布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触摸着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体会着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与自然之间那份独特的和谐。
诗会期间还举办了“草原之夜”自然诗歌朗诵会、“自然诗歌与生态诗学的启示”座谈会,以诗会友,以论促思。
“我们将以此次诗会为契机,深化与《诗刊》社及各位诗人、文化名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乌兰察布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贾翮振介绍,“活动结束后,我市将汇编诗集,作品被采用的诗人今后在游玩乌兰察布市景点时享受终身免门票、随行一人门票半价优惠,参观公益性展馆享受免预约、免费讲解等服务,让诗人们真正把乌兰察布当作‘诗意故乡’,创作出更多直抵人心的佳作,让乌兰察布的故事随诗行传向远方,让全国的读者见证这座奋进之城迈向幸福的坚定步伐。”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