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日
花草树木,自古便是君子品行的镜像。古人观物悟德,于草木枯荣中照见人格境界,让自然之象与人文之德相映成趣,构筑起独特的精神象征体系。
松柏凝守正之气。孔子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凌霜不凋的特性,喻君子在困境中坚守操守的品格[1]。泰山的迎客松,扎根岩缝却枝干挺拔,正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气节,于绝境中彰显刚正不屈的风骨。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是君子品格的生动注脚。
兰芷含谦雅之质。《孔子家语》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以香草的幽远芬芳,比君子内在的谦和美德[2]。兰花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恰如君子修身自好,不媚世俗。北宋周敦颐赞莲“出淤泥而不染”,更是将草木的洁净之态与君子的廉洁操守直接相连,赋予自然物象深刻的道德内涵[3]。
草木无言,却以其生长姿态诉说着君子之道。观草木而知品行,实则是在自然中照见自我,让品德修养如草木生长般,在潜移默化中扎根、拔节、绽放。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王肃.孔子家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周敦颐.周敦颐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兴和县第一中学 陈晓丽
兴和县教学研修中心 薛 骋
杨志有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