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刺绣作品制作中 本报记者 徐楠 摄
本报讯(记者 徐楠 李梦娜)8月19日,集宁区新体路街道团结路社区阅览室内,传来阵阵嘹亮的歌声。几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为年轻党员讲述自己的故事,一边精心缝制着刺绣作品。
甄凤仙老人今年78岁,她和其他几位老姐妹都是文化茶社的成员,最小的姐妹也快60岁了。她们退休后组建了文化茶社,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甄凤仙老人告诉记者:“我们退休后生活很丰富,参加各种活动,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早在2021年,甄凤仙和老姐妹们就曾缝制过一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大挂毯,并郑重交到市政府工作人员手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还将举行阅兵活动,她们再次拿起针线,希望通过刺绣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的铭记。
“现在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这么好,这都要感谢国家和政府。对比年轻时候,幸福得无法用言语表达。”甄凤仙老人感慨地说,情到深处时,还擦了擦眼角的泪滴,“我们绣这些作品,就是希望后代能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听党话、跟党走。这次我们准备把作品送给集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为了绣出精美的作品,老人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她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绣花,有的负责绣字,还有的负责剪绒。在刺绣过程中,她们精益求精,觉得哪里不够立体、不够生动,就会拆了重新绣,反复多次,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近两个月来,老人们相互帮助、支持,终于完成了最满意的作品。
作为退休教师,甄凤仙还在刺绣时与一旁观摩的年轻人回顾历史,她说,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她希望子孙后辈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团结路社区党委书记祖军表示,从阿姨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她们的刺绣作品饱含着对祖国的浓烈爱意,作为年轻人,我们肩负着历史和时代的使命,一定要发奋图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奉献力量。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