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杜卫国
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司令员(第二任)姚喆在他的回忆录《塞外烽火照青山》中写道:“1939年夏,罗重群赴丰镇以东搞起了一支游击队,开辟了新区。”
罗重群原名袁尚业,别名袁亚夫,1915年10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应县罗家村一户农民家庭。青年时期,他非常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实现驱逐倭寇、报效祖国之志,于1932年赴张家口抗日同盟军军校学习,受到共产党人进步思想的影响,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抗日同盟军失败后,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他越过日伪军的层层封锁,历经艰险,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于1938年6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罗重群把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国家兴亡的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历经生死、英勇奋战,迎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奔赴丰东
1939年8月,罗重群受组织委派,在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司令员(第一任)李井泉的率领下,奔赴大青山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罗重群赶赴斗争条件最为艰苦的丰镇以东地区开展抗日工作,组织起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建立了抗日政权,并被组织任命为丰东县县长,成为开辟丰东游击区的第一人。
面对百倍于己的日伪军,在强敌围困的恶劣斗争环境中,罗重群坚持武装斗争,广泛发动群众,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他既懂军事,又善于做群众工作,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的政治影响与组织力量逐步扩大。
鱼水情深
丰镇及其周边地区是日伪军重兵驻守的敌占区,没有抗日武装,也没有地下党组织,罗重群一行初来丰东时,村民躲得躲、藏得藏,开展抗日工作异常艰难。
日军在丰东地区建立了一整套伪政权,黑土台、镇川口、镇边堡、元山子、官屯堡等地连同长城沿线,都有日伪军驻守的据点,共有1500多人。南面大同、孤山等地的日军经常入侵丰东地区进行“大扫荡”,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罗重群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伍,开展游击战,机智灵活地打击敌军,有效歼灭小股敌军力量,使人民群众看到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希望,增添了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周边村民一改过去的“躲与藏”,开始积极配合丰东游击队打击日伪军。
一次,罗重群被日伪军围困在村子里,日伪军进行大搜查时,一户村民冒着生命危险,一把将罗重群拉入屋内,让他装扮成村民与房东盘坐在炕上吸旱烟。敌人进屋盘问时,罗重群没有表现出一点慌张的样子,房东称罗重群是“我的女婿”,房东女儿也积极配合,终使罗重群安然脱险。
只身赴会
丰东有个叫毛油民的人,是个练家子,当过土匪,也曾往返于北平、天津、大同等地倒卖货物,交际广泛,与各方人士都有往来。在罗重群长期以来的教育感化下,毛油民表示愿为抗日斗争作些贡献。
一次,罗重群欲前往敌方据点官屯堡与伪军头目谈判,伪军头目提出“只许罗重群一人前来谈判”的条件。丰东地区的同志们认为罗重群只身赴会,凶多吉少,不同意他去。罗重群却认为:“为了表达共产党八路军的诚意,我们应该答应伪军的条件,通过谈判、做工作,拉他们抗日,至少是不与我们为敌,达到瓦解敌人,培养‘两面人’的目的。”与此同时,罗重群想到了毛油民,便说服他和自己一同前往伪军据点。毛油民是江湖人士,不会引起伪军的反感,反而更有利于做伪军的思想工作。
两人进入伪军驻守的据点后,刀枪林立,警备森严,枪口齐齐指向罗重群。罗重群坦然落座,从容而谈。他的这份胆略与气度,让一众伪军大为折服,敬佩不已。此次谈判,初步实现了罗重群的预期目的。之后,罗重群与官屯堡伪军的往来由毛油民负责牵线奔走,丰东游击队至此之后与官屯堡伪军相安无事,再也没有发生过冲突,伪军任由游击队往来行走,游击队紧缺的军需物品也能顺利通过该伪军据点的盘查,送达敌后。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丰东浑源窑子有一位张姓大地主,丰东游击队常与其接触交流,罗重群凭借着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成功将其拉拢至己方阵营,张地主的家成了游击队可靠的据点,游击队的伤病员曾多次在他家中养伤,从未出现差错。张地主还利用他的社会关系,劝说部分伪军人员“不要做对不起祖宗的事,不要死心塌地地帮着日本人祸害老百姓,不要与八路军游击队为敌。”部分人听从了他的劝说,加上丰东游击队武装力量的震慑,部分伪军恶行大为收敛。
丰东有一飞贼名叫李文奎,身手十分了得,曾多次只身闯入日本侵略者的洋行盗取财物、破坏设施,被下令通缉。罗重群得到这一情报后,主动找到李文奎,鼓励他加入游击队。李文奎加入了丰东游击队并担任副官,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游击队搞回了机枪、步枪、弹药等军需品。
罗重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丰东游击区在日后反击日本侵略者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军事和群众基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1940年至1942年,罗重群受命转战绥西,进行了武固、萨县地区的抗日斗争,数次被日伪军围困在大山中,面对敌人的武装进攻和政治诱降,他与同志们意志坚定,对党忠诚,同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随时为党和人民献出鲜血和生命的顽强斗志,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奋斗终身
解放战争时期,罗重群在察哈尔省、绥远省等地,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多次受到上级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重群历任内蒙古公安部队副政委、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内蒙古工学院(今内蒙古工业大学)副院长等职。1964年,罗重群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73年,罗重群参加石油工业建设,转战于吉林油田和华北油田,始终如一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率先垂范,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以“立志为祖国拿下大油田”的主人翁精神和奋斗气概,为新中国的油田建设作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