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
●杨晓民
辉腾锡勒的云把悲伤压得很低
清晨我走在辉腾锡勒
云很低 像把手放在草上
它按住了风
也按住心里那些
还没学会安静的句子
我停下
让靴子周围的露水
把我围成一小圈
一只云雀从草丛里起飞
它把歌往上举
又把我拉回地面
一匹小马学会奔跑
它先在母亲的影子里试探
然后大胆一些
像我们在世界里
慢慢走向自己的名字
看看这些草吧
针茅 芨芨草 蒿
它们的肩上有盐
腰里藏着风
它们把悲伤接过来
放低 再低
低到只剩脚背轻轻跨过的重量
如果你愿意
把手伸进土里
你会摸到去年的雨
还在慢慢地向根部走
你会听见旱獭
和午后的寂静小声交谈
你会明白
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回答
有时候我也难过
那时我坐下
让云替我拿一会儿
它很擅长
它知道如何把黑暗
摊开 变薄
像一张被阳光照亮的纸
牧羊人的狗跑过来
闻一闻我的膝盖
然后去追一只影子
风在它身后吹响铃铛
世界因此简短了一会儿
只剩奔跑和呼吸
你问这是不是祈祷
也许吧
祈祷有时只是
认真地看一看
让心里变得安静
对着低低的云
说一声谢谢
黄昏的时候
远处的风机转动
像迟来的手势
提醒我们回家
而云抬起一点点
给出一条亮线
足够我们走过去
在辉腾锡勒
如果你把悲伤带来
就把它交给草
交给一朵小小的白花
交给仍在学习的马蹄
它会被云压低
低到不再挡住你的眼睛
明早
请再来
带着你的呼吸和安静
把你看见的告诉别人
像把一小块光
递给仍然在路上的人
乌兰哈达火山
埋葬的炭
我在旷草之底
听见一次没有记载的呼吸
玄武的夜在胸腔缓缓张开
像一颗迟到的星
把一万年
聚拢成一枚枚沉默的核
风,反复擦拭它的名字
只留下更深的火痕
草籽落在裂缝
像细小而执拗的企盼
在久久的渴念里
一寸寸攀向天空
哦,这被时间反复锤炼的巨兽
你蹲伏,不是为了跃起
而是为了在自身内部
完成一次更深的坠落——
让熔岩的舌收回
让灰烬的耳闭合
让每一粒灼热的尘埃
都学会在黑暗里安居
谁曾在你的脊背上
刻下短暂如牧歌的温存?
谁的马蹄踏过你残缺的熔口
又匆匆隐入远方的雨季?
你不再追问
只在萤火虫失聪的地方
将一切未竟的呐喊
凝结成一块冰冷的铁钨
锁住穹庐下的浮云
使跳动与静止
成为同一个回音
草原继续辽阔
月色继续低垂
而你继续向内燃烧——
不为照亮
不为毁灭
只为在无人抵达的深夜
将自己铸为永恒的寂静
乌兰察布之夜
马头琴腹腔里的寂静
悄悄生长
你只能俯身,把耳朵贴向草茎
听它把冷却万年的火山矿渣
碾成低低的私语
从地平线推送
直抵你温热的鼓膜
今夜,乌兰察布
铺在月光之下,整片旷野卷成一张巨大的羊皮
我仰面朝天,像犁铧误入折缝的深沟
银河缓缓倾泻,把牧场
压出斑白的波痕
远处,几匹蒙古马的黑鬃
被辽阔一点点擦亮
夜色没有重量
却把我按进更深的夜色
仿佛我是一枚未启封的箭囊里的孢子
被时间轻轻埋进泥沼
风从四面吹来
吹散我的姓名、籍贯、指纹
胸腔里——
石磨缓缓转动,只留下一声声慢
我看见
每一颗星都在毡房上
结出一粒盐霜
它们并排悬挂
像无人放养的铜铃铛
轻轻摇晃
却从不发出音响
此刻
世界只剩下两种余烬:
草的烫,血的凉
我把手掌摊开
让它们互相渗透
直到再也分不清
哪边是草原,哪边是我自己
放缓心跳
我像坠地的沙棘果
在黑暗里
渗出
一滴带刺的蜜
辉腾锡勒草原的篝火晚会
风挟着一坨坨羊粪粒
在辉腾锡勒铁皮桶上擦出火舌
我们围坐成半圆
一排缺齿的琴键
火在中央
把同一个低音拨到指头发颤
火焰踮起脚尖
撕碎多年前的烟云残屑
灰烬尚未落地
已化作夜空里飘浮的图案
我伸手去接
掌心被烫出一枚暗红的洞——
那里曾住着一块刮掉的火漆
一个来不及长大的名字
马头琴突然开口
弦声沿草尖狂奔
把去年的雪、前年的雹
一股脑塞进鼓胀的耳膜
我问它:
那些提前离场的人
此刻是否也围着另一团火?
他们是否把旧靴倒扣
倒出沙粒与子弹
是否用羊肩胛骨抓阄
看哪颗星先熄灭
是否把酸酪皮的乳片
塞进旱獭的耳朵
等黎明再开花
——无人应答
只有火继续翻阅
随身携带的影集:
一张脸被烤得通红
一张脸在暗处转身
一张脸正在形成——
像刚挤出的牛奶
带着体温的泡沫
远处,起伏的草浪
把月亮推上断崖
我低头
看见自己的脚印
被火慢慢缝进大地
针头粗砺
像一滴滴
永不回头的雨
作者简介:
杨晓民,在央企、央视、政府机关供职多年,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基石存储创始人。曾获人民文学诗歌奖,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等,出版诗集《羞涩》,主编《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选》《百年百首经典诗歌》等,曾任《江南》《嵩山》《望长安》等大型电视纪录片总策划、总撰稿。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