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年味儿里的烟火温情

2025年08月29日

岁末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冰晶掠过屋檐,当胡同口的糖葫芦串泛起晶莹的糖霜,当家家户户的窗棂贴上红彤彤的窗花,北方的年便踩着欢快的鼓点,裹着浓浓的烟火气,热热闹闹地来了。在钢筋水泥日益林立的现代社会,北方的年味儿依旧扎根在人们心底,以最朴实、最温暖的姿态,串联起代代相传的记忆与温情。

腊月一进,北方的街头巷尾就开始弥漫起年的气息。集市上,吆喝声此起彼伏,商贩们裹着厚厚的棉袄,热情地招揽着顾客。红彤彤的辣椒串、金灿灿的玉米棒,还有活蹦乱跳的鲜鱼,在摊位上摆得满满当当。

正式拉开这一天被称为“小年”,祭灶是必不可少的仪式。老人们会在灶台前摆上糖瓜,传说这黏糊糊、甜滋滋的糖瓜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孩子们虽然不信这些传说,却对糖瓜的美味情有独钟,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抓上一块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瞬间在舌尖化开。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为年夜饭忙碌起来。北方的年夜饭,饺子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揉面、擀皮、包饺子,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大人们一边包饺子,一边往其中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要是在年夜饭上吃到带硬币的饺子,就寓意着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除夕夜,北方的街道上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晚,一边守岁。零点钟声敲响,窗外顿时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整个城市映照得如同白昼。孩子们捂着耳朵,兴奋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则忙着给长辈拜年,一声声“过年好”里,饱含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大年初一开始,走亲访友成了重头戏。孩子们穿上崭新的棉袄,跟着父母挨家挨户拜年。一进家门,长辈们就热情地拿出糖果、瓜子招待,临走时还会塞上一个鼓鼓的红包。胡同里、街道上,到处都是人们拜年的身影,欢声笑语不断。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传统习俗简化变迁,但北方年味儿里的烟火温情从未消散。它藏在母亲包饺子时鬓角的白发里,藏在父亲贴春联时专注的眼神中,藏在孩子收到压岁钱时的雀跃欢呼中。每当北风再起,那些记忆深处的年味儿就会化作温暖的灯火,照亮游子回家的路。

参考文献:

[1]年货里的年味南北各不同,https://m.gmw.cn/2022/01/24/content_1302776507.htm

[2](新春走基层)送灶王爷吃炒玉米……北方小年这样过,http://m.toutiao.com/group/7330935712663044644/?upstream_biz=doubao

[3]吉报“东北风”特稿:年夜饭——中华民族的精神仪式,http://m.toutiao.com/group/6653742005102838283/?upstream_biz=doubao

[4]回品年味,这些习俗你知道吗?http://m.toutiao.com/group/6937099645332128293/?upstream_biz=doubao

[5]小年(中国传统节日)_百科,https://m.baike.com/wiki/%E5%B0%8F%E5%B9%B4/20020032?baike_source=doubao

兴和县明德小学 陈淑贤 庞铁栓

兴和县教体局 许文清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