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上“存金” 每月买颗金瓜子

2025年08月29日

●市民购买黄金产品 本报记者 徐楠 摄

□本报记者 徐楠

“发工资了,我准备去买一颗金瓜子。一颗差不多1克多,每月买一颗,就当存钱了。”“按件卖的首饰太贵,先不说克重,光工费就得多花几百元,不划算。”8月25日,记者在中心城区走访发现,随着人们生活理念转变,买黄金的“风气”正悄然在年轻人群体中盛行,“定期存一点黄金”成为不少人攒钱的新选择。

多数市民认为,黄金是自古以来相对保值的资产,按克重购买能更直观地体现其价值。而且克重小的黄金产品价格较低,降低了投资门槛——各金店的黄金单价清晰明了,市民能根据预算和需求计算支出,合理规划“小金库”。

27岁的吕欣在一家广告喷绘公司做设计,每月工资加补助约3600元。以前工资到手,她常用来买衣物、和朋友聚餐、购置化妆品,成了“月光族”。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又经历过几次急需用钱的情况,她逐渐意识到该开启“存钱计划”,可因规划意识弱,半年都没按“计划”存下钱。

“从6月开始,一发工资我就去买金瓜子。一颗差不多2克,还没有工费,很划算。要是有奖金,我就考虑买件首饰。这种存钱方式特别好,真遇到急用钱,还能把黄金变现。”吕欣说。

不少市民表示,按克购买的黄金在回收时更有优势。回收商通常按黄金重量确定回收价,不考虑工艺,这让按克计价的黄金变现更轻松,价值损失也更小。

市民岳海霞就有过切身经历:“我有一枚金戒指,当初是按件买的,工艺很好。记得当时金价1克约600元,买这枚戒指花了差不多2600元。后来我老公生意周转缺钱,我想把首饰卖掉,按克买的镯子都按国际金价卖了,可按件买的最终没卖——太不划算了。现在我还是喜欢‘囤’金子,因为攒东西比攒钱容易,但会从银行按克买小金条。”

经营金店的何茂英介绍,今年以来,黄金珠宝品牌供应商在设计上有不少提升:5G黄金工艺、无氢工艺让黄金饰品颜色更鲜亮、更耐磨;品牌还与民族风设计师合作,推出带传统文化符号的国潮风珠宝,很受年轻人喜欢。不过从销售情况看,按克销售的产品还是更受欢迎。

“现在还兴起了首饰加工DIY,年轻人会在网上买加工工具、模具,自己在家‘打金’,对成品款式也就没那么执着了。”何茂英说,贵金属的保值特性,让年轻人对黄金首饰多了“能存钱”的预期,“说到底,用买黄金的方式攒钱,对不少人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针对年轻人“存金攒钱”的热潮,本报记者提醒:首先,购买黄金时要注意留存正规票据,包括购买凭证、产品检测报告等,避免后续变现时因资料不全影响估值;其次,储存实物黄金需注意防潮、防磕碰,金瓜子、小金条等小件产品建议用密封盒妥善保存,避免氧化影响纯度;再者,变现时尽量选择银行、正规金店等有资质的机构,提前了解当日国际金价和回收手续费,避免被“低价回收”套路;最后,黄金虽相对保值,但价格仍会受国际局势、市场供需等因素波动,建议将其作为“分散储蓄”的一部分,而非单一投资方式,合理平衡风险与收益。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