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护心有妙招 乌兰察布医生为高血压患者划重点

2025年08月29日

●高血压患者在医院问诊 本报记者 徐楠 摄

本报讯(记者 徐楠)入秋后,“秋老虎”的余威尚未完全褪去,白天的燥热与早晚的凉爽时常在同一天交替上演,不少市民调侃:“一天得换好几套衣服,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气候的频繁波动不仅影响着日常穿搭,也悄然牵动着市民的健康。8月27日,记者在中心城区走访发现,随着季节交替、温差增大,医院接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医生提醒,季节变换期尤其是秋冬季节,历来是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市民需格外关注身体信号,做好健康防护。

“我最近总觉得心里闷得慌,说不上来具体哪儿难受,就是浑身不得劲。”患有高血压的史玉清老人无奈地说,“我儿子担心是高血压影响了心脏,怕有血管栓堵的风险,非要带我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其实每年一到秋天,我心脏就容易不舒服,也想问问医生,这个季节到底该怎么调理才能少遭罪。”

带着市民的疑问,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中医蒙医综合医院,向专业医生寻求解答。该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路蒙表示,进入秋季后,高血压患者首先要做好“四要”:重视天气变化、坚持合理饮食、保持适量运动、保证充足休息。同时,需主动摒弃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平和心态面对日常生活。“秋冬季节温差大、天气变化剧烈,高血压患者既要及时添衣保暖,也要根据气温灵活调整衣物,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

路蒙表示:“很多患者在夏季血压较为平稳,会自行减少降压药用量。但立秋后,随着气温下降,血压往往会随之升高,此时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遵医嘱增加药量。一旦血压出现波动,可能引发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

值得注意的是,立秋后不少市民会遵循“贴秋膘”的传统习俗,但过量食用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食物,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进而增加“三高”风险,心梗、脑血栓的发生率也会随之上升。对此,路蒙建议,秋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功能。

“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用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远离反式脂肪酸;每日食盐摄入量需控制在5克以内,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应占每日总能量的50%~55%。”路蒙补充道,“适当运动不仅能直接调节血压,还能多维度改善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充足的睡眠也至关重要,过度劳累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血管疾病。此外,入秋后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焦虑,大家也要做好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手机扫一扫]